gjd
小有名气

[有声类] [MP3] 我为财狂 2009 周立波最新 海派清口 11月14日开演 mp3 下载

-->



  
11月14日开演的《我为财狂》。同时,他现在正在计划一本图书的出版,虽然内容暂时不能透露,但他保证这本书会非常有趣,里面还会有漫画等内容,预计11月份能够出版。周立波之前曾和周瑾、张怡筠、王冠等女主持合作过,当记者问他认为谁最有趣时,周立波笑着说,“当然是我最有趣啦”。最近,周立波的大哥关栋天主演的京剧电影《廉吏于成龙》即将登陆上海各大影院,周立波说,虽然他已经在电影审片时就看过了,但还是会去电影院观看,而且为了支持大哥,他还想自己花钱买票。
在沪上连场“海派清口”公演火爆的周立波,近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。让我们来看看台下的周立波以何种心态来面对这一切。

走进公司的周立波,第一件事是走到咖啡机前,为自己冲上一杯咖啡。他深深窝进沙发,眼角有些疲惫,不过精神十足,对于自己的今天也毫不谦虚,“我知道我一定能成功,因为我知道上海缺什么”。

  “买勿起票子人勿是我的观众”

  “海派清口”受香港的“栋笃笑”启发而成,那是2007年,那些知道这个上世纪80年代“小滑稽”的观众,已步入中老年。经历了牢狱、经商、出国,回归舞台的周立波选择和滑稽“划清界限”——他并不承认“海派清口”与滑稽有太多的关联。

  记者(以下简称“记”):为什么不早几年出来?

  周立波(以下简称“周”):早几年还在飘吧,我白相心思重,XZ、xinjiang,什么地方都去过了,接下来,40岁的人了,冒险的事不能弄了。而且,我和很多演员所关注的焦点不同,也许他们更关心明天的饭在哪里吃、明天是不是评国家一级演员什么的。我是个很舍得放弃的人,因为我知道只有放弃才能得到。

  记:料到自己会红吗?

  周:今天的成功是我2006年就预见到的,但它的规模我没有预见到,我知道我一定能成功,因为我知道上海缺什么。二人转到上海来,OK,有人去看,但大部分是外地人;上海人也有,但带着什么心态去看的?鄙视、同情,噢,你们的生活形态是这样的。看海派清口是仰视的,观众希望找到能让他们仰视的人,他们觉得你没有装疯卖傻。

  现在上海太需要笑、有质量的笑了,电视里滥竽充数的那些我不要看……有文化的演给没有文化的人,演的人老吃力;没有文化的演给有文化的人,看的人老吃力。大家对等最好。来看我的人都是喜欢我的人,都自己出钱,我没有包场。有人说你票价太贵,380块,买勿起,我就讲,买勿起的人勿是我的观众。盗版让伊去,看盗版的人不影响他进剧场,不想进剧场的人,看了盗版也不会进的。

  记:有同行来看过演出吗?

  周:偷偷地来看过,我是不想伊拉来看,看了伊拉要崩溃的。老实讲,现在滑稽界有几个人自己写作品,有几个人写出有质量、有票房的作品?我对同行、对滑稽界有所失望,所有的现状不要去怪社会、怪体制,就怪自己吧!滑稽界像王汝刚、毛猛达、钱程那样的演员太少了。

  记:那你以后还会去演滑稽吗?

  周:会,但没有时间表,我以自己是一名滑稽演员出身而感到骄傲,有人问海派清口和滑稽有啥关系,如果有联系,那只是——我是个滑稽演员。上海应该有自己的语言系统,我在台上讲“朋友,侬帮帮忙”,大家就领悟了,笑得很开心,成了流行语。我相信,今后,海派清口会引领上海的语言时尚。

  记:今后还会在更大的场地演出吗?

  周:明年考虑进更大的场子,但形式不一样——开演唱会。

  “我没有必要让全国人民认同”

  从“笑侃三十年”开始,周立波的演出有了明确的对象和主题——演给所有上海人、新上海人以及海外的上海人看,让上海人为上海自豪。对于外地巡演的邀请,他一概拒绝;对于郎昆邀他上春晚,他说:“荣幸并等待召唤,但绝不以海派清口的方式上春晚……”

  他不在乎、也不愿意去开拓更广阔的市场。

  记:外地观众看你的“笑侃三十年”和“笑侃大上海”,可能就不会像上海观众那么喜欢,甚至可能会感觉不舒服……

  周:我们的海派文化已经被扭曲了,我出来说两句都不行吗?春晚上看到的上海人,不是小家子气就是变态,要么就是娘娘腔,这是上海人吗?什么是东北人,大家已经很清楚了——《不差钱》、《卖拐》,但我的好多东北哥们都不是那样的,我喜欢东北人,我非常痛心东北人被歪曲了,正如我们上海人被曲解了一样。

  海派清口告诉你真正的上海,真正的上海人是怎样的,我没有必要让全国人民认同,全国人民也不会认同,因为这不是他们的生活。文化是需要共鸣的,没有共鸣的文化就是强女千,二人转到上海来所引起的争议,不正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成熟与个性么?我很看不起靠丑化上海人起家的某小品演员,他上海来过几趟?泡饭吃过口伐?钢窗蜡地看到过口伐?老大昌掼奶油吃过口伐?丑化上海人之前先多读几本有关上海的书吧!你们丑化自己家乡的兄弟姐妹,我觉得非常遗憾,但我拦不住你们,但周立波绝不会丑化上海人。上海这座城市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,海派文化我不是归纳过吗?是英美文化和江南文化的混合体,不可复制,是别人欣赏和妒忌的,作为上海人是很骄傲的。当然上海人也有很多缺点,比如穿睡衣睡裤在路上乱走等等,我也会在以后的演出中提出来,但绝对不是谩骂。

  记:以后的演出也基本往这个方向走?

  周:是。就是为上海人说话,而且我一定不会出去,连上海市区都不会出去。现在北京圈子在谈三个字,“周立波”,说应该把周立波整到北京来,但我不去—— 语言不是问题,我的国语别人至少能听懂,但他们能领悟吗?不能。士为知己者死,我只演给听得懂的人看。但我不会放弃新上海人,海派清口为上海人、新上海人和海外的上海人服务,我走出上海就肯定是走出国门了。

  记:那现在国外有演出商找你吗?

  周:有,哪能没有?华人地区已经来找了,比如美国、澳洲、加拿大,现在都已经变成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了。我也蛮开心的,但我不会一出名就去做巡演。

  记:现在你的演出一票难求,朋友找你要票怎么办?

  周:之前陈辰问我要票,我回她说,我在建立一种文化新秩序——看戏是要钱的,秩序是需要人去创造的。就算是我爷娘,也都是我自己出钱买的。

  “环境足够开放,我还是有尺度的”

  股市、交通、教育、时事……就连爆发不久的流感,都被他编进去了。如此“豁得开”,这在如今的演出中并不多见。

  记:你怎么准备一天的演出?

  周:我没有彩排,每天都要上上网看看报纸,家里的报纸堆得像山一样高,一个月就要清一次。

  记:演出现场你从头撑到尾,如今这样的演出频率会感到累吗?

  周:很多人演出是为了谋生,我不是,10年前我就不存在生存问题了,自己开心了就想让上海人一道来开心。演出对我来讲是一种乐趣,几天不演出,反而会觉得闲得没事做。我的演出在两个钟头15分钟左右,一般会在每个系列的前几场使用计数器,记录上半场多少笑声、下半场多少笑声:第一场400次,第二场 521次,第三场530次,每场笑声在500次以上已经是很伟大的事了。我希望我的海派清口是虎头豹尾,不能虎头蛇尾。

  记:很多观众觉得你特别“豁得开”,怎么把握尺度?

  周:现在的环境足够开放,我有自己的分寸,有的段子出碟时被删掉,那是音像公司的问题,不是我的问题。我不会感到任何压力,就算领导人坐在下面,我还是照讲。有人说这是大胆、首创,但那只是你们想不到、自己不敢讲而已,也许他们还没有习惯日益宽松的民主氛围。

  记:和香港的栋笃笑相比呢?
周:栋笃笑,他们比我的简单多了,香港演员基本没有科班出身的,尽管他们的商业化做得很成功,但功力不行。而且,栋笃笑没有边界的,而我的作品还是需要尺度的。

  记:从离开舞台到复出,中间经历了十几年,过了多久才把当年的功夫捡回来?

  周:我科班出身,从小就训练,这个已经根深蒂固了。功力在那里,任何模仿都只是最简单的,关键在于,你要通过模仿说什么。

  记:会去看网上对自己的评论吗?

  周:当然要看,捧我、嘘我,很多的呀,但不会自己上去留言。

  记:如何看待搞笑?

  周:绝大部分喜剧演员把搞笑作为目的,而搞笑只是我的手段,我想通过搞笑的手段,让大家分享对这座城市和生活背后的思考。

  “我的生活是比较讲究的,属于很上海人那种”

  台上“人来疯”,观众越哄越起劲的周立波,生活中是怎么样的?

  截然不同。他说,自己交往的都是社会精英,如油画界、企业界、金融界;如今火了,但坚决不唱“堂会”只剪彩,接广告会精挑细选;

  《笑侃大上海》结束后,会到美国“避风头”躲一个月,在纽约和拉斯维加斯看秀,充充电。

  记:你在台下是怎样的一个人?

  周:生活中甚至有朋友对我说,我是一个过于深刻的人,我可以把很多生活的观点提炼成精妙的话,吴孝明(文广演艺中心总裁)不是说我是口头文学家吗?他问我怎么想,我说“受宠若惊,当之无愧”。我台上的演出是没有剧本的,但是你把我的话打下来,出书应该没有问题,我语速快,一场下来会有几十万字。

  记:很难想象你是怎么做生意的……

  周:我是老认真地去犯那些自己早已预知的错误哦……做生意我是个天才,但守不住财。我从来没有苦过,最低潮的时候也没有很惨,我很遗憾没有像很多成功的人那样,有老悲凉的过去来煽情。我永远是过小资的日子,属于很上海人很上海人那种,不是很有钱,但也不缺钱。你从我的面孔看得出沧桑吗?看不出,我的言语当中也没有沧桑,讲到过去也没有流眼泪水。我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,你在台上就能看出我作为上海男人的自信。我在台上的东西,源自我的生活,我的生活是比较讲究的,我的观点是——没有精致的生活就没有精致的作品。

  记:你的演出能引起共鸣,是否和经历丰富有关?

  周:我至少有三次大起大落,不在于规模大小,在于整个过程我都经历了。做生意的时候我是个演员,做演员的时候我又会以一个商人的丝路去解构我的作品,所以我的作品可以说老少咸宜,马路上走两步可能就能听到说我。放眼全中国,有谁能在两个月整出两台戏来?以后频率还是会这么高,因为创作对我来说没有问题。11月是《我为财狂》,解构中国18年股市,希望把广大股民吸引进来。

  记:自己炒股票吗?金融讯息从哪里来?

  周:我是做一级市场的。一级市场是机会,两级市场是赌博,我不赌博。《理财周刊》是我的幕僚,主编是我的幕僚长,他给了我很多信心,我的金融题材和讯息都是最前沿的。
  
下载地址:
  
http://www.ysxh.net/down/html/xiangshengxiqu/shanghai/2009/1209/435.html
#1楼
发帖时间:2009-12-09 20:10:53   |   回复数:12
游客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