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] YY不如读读史~~发个史贴

-->
[size=10.5pt][size=10.5pt]
清朝末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耻辱的战争,战争历时九个月,清朝损失兵力高达六万人,被俘3000多人,丢失了朝鲜这个重要的战略要塞,割让台湾给日本,并使得倭寇势力渗透入辽东一带。战争的失利加剧了日本侵华的野心并精心策划侵华战…





这场战争更是改变了数百年的中日关系及地位(到现在还是),但是在甲午海战数百年前,面对同样的对手,中国、华夏子女却为我们后代谱写了一页壮丽、辉煌、可歌可泣、空前绝后、惊心动魄、无与伦比、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篇章!!!





1592年日本侵朝军队的军力与1893年日本军队的军力相比,有许多相同点和不同点,1590年远征关东,包围小田原城并击败北条氏,使陆奥国的伊达政宗等东北诸大名皆归服,统一日本,结束了日本战国时代。1591年将关白之位让给外甥丰臣秀次,自称太閤之后,丰臣秀吉算是统一了日本,这小子早在当织田部下时就想征服亚洲,“日本国之事自不待言,尚欲号令唐国”就出自他之手,他还还很崇尚军国主义,在统一之后为了转移空前的阶级矛盾,为了满足权、物欲,勾结大商人制定了“大跃进”计划第一:踏平高丽棒子,第二:消灭大明王朝,第三:称霸亚洲。由于日本国内军队刚经过内战的洗礼,具有一定的战斗力这一原因更促使丰臣想把YY变成现实。根据日本史料记载,侵朝战争前日本装备火器的部队高达六万人,占军队总是的近十分之一。而日本士兵在丰臣秀吉军国主义思想的鼓动下,士气空前高昂。





在明朝参战前,日本已占领了朝鲜北部大多数战略要地,地利优势明显。明朝若要进攻日本,就必须要进行惨烈的攻坚战,而这,正是日本人所乐意看到的。日本侵朝战争开始前,明朝军队的最高统帅兵部尚书石星却力主议和,其担忧的是日本军队的战斗力。





当时的明朝正处于万历皇帝统治时期,虽然依旧是天下承平的景象,但其政权已经走向腐败和衰落。从军队方面看,明朝虽然有200万军队,号称世界第一军事强国。但军队缺编情况严重。明朝初年定下的屯田政策因为土地兼并严重而遭到破坏,大量军队土地被官员侵占,士兵沦为流民。明朝中期对蒙古的节节失败已体现了明朝军队软弱的战斗力。张居正当政时,曾用明军与蒙古军“100:1”来形容明朝军队的战斗力。后来虽戚继光主持军事改革,但改革的对象也只局部的明军,后来戚继光遭到罢免,他的许多军事主张也就被废除了。





众所周知,由于鞑靼的归附,长城沿线已无战事,大批士兵解甲归田,留下的士兵也因为长年和平而缺乏战争经验,,由于明朝重文轻武,武官的地位不高,更用文官担任总指挥并有太监监军,因此严重的限制了部队的指挥能力和战斗力。而且党争不断,更是影响到军队内部,因为对于蒙古军,蒙古军的火器,要比明军差得多,因此明朝对火器装备不思改进,大批装备早已经落伍。虽然进口,也只不过是形式上的事,作为海军,由于戚继光和郑和的沦丧,海军实力也可想而知,虽然广东一带为防止葡的侵略,建设了较正规的水军,但远水救不了近火,此部队到后来才出动。明朝抗倭援朝战争历时七年,其中主和主战大臣反复争斗,以致拖累战事,使原本形势大好的战争几经曲折。但值得庆幸的是就是在内政腐败的情况下,明朝还是最终赢得了战争。





1593年6月,日本对朝鲜不宣而战,以闪电战的方式迅速占领朝鲜大部。(无道德的进攻是日本的一贯作风)经过明朝朋党几番争论,朝鲜沦陷一个月后,明军才入朝,却只是祖承训的一支3000人的小部队,结果被日军杀得全军覆没。直到10月明朝才任命李如松微总指挥。很快明朝就打出了国威。四万辽东军入朝后,中朝联军血拼日寇,在军队总人数处于劣势情况下,集中优势兵力发动了平壤会战,攻克平壤,明军经过浴血奋战,砍到开城一带,将战线稳定。迫使得日本遣使求和。此后由于明朝不打算为朝鲜长期分散自己的注意力(明朝的注意力始终在蒙古辽东一线),所以才同日方开始谈和试图避免旷日持久的堡垒攻坚战,但明方的要求显然和丰臣秀吉的胃口无法调和,谈判拖了数年后,日军再次乘明军大半撤回国内之机于1597年再次增兵侵朝。然后终于对日方放弃幻想的明方派大军重返朝鲜,立即调遣川、陕、浙、辽等部队及福建、吴淞等水军。





日本于1596年7月再次无道德闪击朝鲜,把毫无准备的朝鲜水军被杀得大败。明军也因仓促迎战败退,朝鲜大半国土再次沦陷。后来明朝派遣数万精兵入朝,明军发动反击,转守为攻,虽虽有战败,却也重创日军主力,其后三路攻击,相继收复朝鲜南部众城市,将日军压迫在沿海几大堡垒中分割包围。至此日本败局以定。丰臣秀吉也在内外交困中拜拜了。日军闻讯集结水师撤退,被明朝水师在露梁海域伏击。展开了16世纪一场大规模的海战。经过一天的喋血厮杀,以中国水师大将邓子龙和李舜臣大将的阵亡为代价,赢得了胜利。至此,日本侵略军已全军覆没,抗倭援朝战争以中朝的完胜而告终。





所以后来朝鲜国王才会对清方使节说“明帝如我父”云云。





回头看看清朝政府一味依靠外国调停,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;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,准备不足;信奉武器决定论;放弃和丧失制海权;伟人同志说过:办法是跟着方针来的,方针是不抵抗主义的时候,一切办法都反映不抵抗主义。清政府避战求和,消极防御的指导思想,突出表现在忽视和放弃制海权的战略失误,这是甲午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。





居然中国广大人民居然还把丁汝昌当个英雄(他是个该死的人),殊不知人家是当年北洋舰队的风流首长第一人;不少驻守海防的士卒、舰上的水兵,则是字号嫖客。如此这般,又抽又嫖,战斗力能不低下?中华书局1993年出版的《清末海军见闻录》中也证实,北洋舰队海军军官生活大都奢侈浮华,嫖赌是平常事。刘公岛上赌馆、烟馆林立,妓院有七十多家。从各国家海军历史上来看,嫖妓现象都比较普遍,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,由于官兵长年在外,体内生理能量积蓄过多,除自慰外,只好通过或明或暗地召妓解决。如驻日、韩美军都是东方风月场上的老手,由于官兵趣十足,当地出现了专业娼妓,还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。但如北洋官兵这种规模的,还是少见。如此好嫖的海军,面对治中有方、军纪甚严、有意侵华、久有蓄谋的东洋海军,战斗力低下就很自然了。





中国英雄真是死光了~~,




[size=10.5pt]

[size=10.5pt]
[size=10.5pt]不是我激进


最本质的一点明清两朝都为自己的利益,明朝廷要维护中国的尊严,清朝廷要维护自己对汉人的统治,这也是他们唯一和最终目的


当中国被满统治时,满人进步了,汉人退化了~~

希望现在的人能像500年前一样战斗[size=10.5pt]






[ 本帖最后由 SEAL 于 2007-7-14 09:28 编辑 ]
#1楼
发帖时间:2007-07-13 22:43:55   |   回复数:12
游客组